三十年前,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假货”。在离家不远的玩具摊买的三个“孩之宝”变形金刚。一溜烟儿跑回家,和家里另外的两个在王府井商场买的变形金钢组合“合体”。链接的插头儿处很松很容易脱落,要塞点儿卫生纸才能固定。我爸说,你买这仨是假的吧。
小学曾流行过一款叫魔神英雄坛的机器人模型,根据大小36到93元不等,最特别的地方是在于每个机器人都有一处的零件是喷漆上色过的,那会同学们最爱做的事儿就是比谁的机器人多。没过多久,学校门口的小摊儿上就卖上了20元的机器人,光泽度与质感比原作稍微次一些但并不明显,由于价格便宜,卖的很好。
高中的时候爱打篮球,自然也就喜欢买乔丹鞋。2000年左右的北京是很难在商场的专柜买到乔丹鞋的,都是一些私人的运动鞋店在卖。当时网络入户也并不普及,对于信息的来源也就很有限,除了正代的乔丹鞋,一些训练、特别版的乔丹鞋或是有乔丹标的篮球鞋我们根本无从查找其出处来历,只能看做工,做工不错就买了,我敢肯定其中一定有买到假鞋。
到了大学穿潮牌,BAPE、NBHD等等,凡是正品有的你基本都可以在西单的中友地下买到一模一样的山寨版,并且只要几百元。三十年来,假货一直如影随行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一样。每年的3.15央视曝光,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对于假货,我们根本束手无策也无法避免。
电商微商,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奢侈品假货购买信息,而腕表更是假货的重灾区。炎老师上周跟我讲,最近他想出一枚浪琴,却找不到下家收。原因是现在假表工艺提高了,造成一些万元左右表款已经乱真了,表贩子根本看不出来就索性不收了。对于表友来说,我们虽然不会去买假表,但并不代表假表泛滥对我们就没有影响,谁还保不齐不出个表了。
很多人认为中国假货的泛滥,是跟电商行业兴起且监管部门无法触及网络造成的。其实不然,中国假货最为严重的时候,反而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的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公平市场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许多企业和个人钻空子,造假售假的成本很低。 在2001年,“两局”成立,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分别管理生产领域和市场流通领域。现今的监管框架也依然是基于此的。
而后,中国的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但“两局”的监管层却仍然以线下为主。正是由于监管层的缺失,如今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假货购买信息。以淘宝为例吧,我们总说淘宝假货泛滥的原因是阿里监管不利,但实际上,阿里它首先并不代表国家公权力,它只有举报违法者的义务,并没有处罚这些人的权利。其次,阿里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倾全公司之力打假也并不现实。所以,电商假货泛滥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这个说法看似替电商平台开脱,但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而打击假货泛滥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制度立法上改变,让造假者和知假卖假者受到严惩。在现有情况下,修改法律,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恐怕才是“天下无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