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表资讯

法尘|魔都为什么是亚洲最洋气的城市?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给我心爱的中法两国,做一座小桥梁,为此一直在努力。oui!oui! oui!

---叶先生
2018年7月12日

先聊下世界杯,不知道你怎么看,我可是已经冰好了一只特殊的香槟,准备看看法国二十年后是否能够夺冠。克罗地亚的酒毕竟没有法国的好!:)

前几天,我去完搏星共和被美女拳击手揍完之后出来,走在遮天的法国梧桐树下,晕晕的,感到一丝凉意,突然想起了法国国庆马上要到了,做为法国迷该写点什么表示一下吧。

正题:魔都与法国的那段不知的历史

1848年4月6日,上海法租界划界建立,法国势力正式抵达上海。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外国侵华势力早不复存在,“法租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却越来越强,那婆娑的法国梧桐和精致的天价老洋房,几乎成了魔都“小资情调”的代名词。


老上海地图

法国人到底给这片区域带来了什么,又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所谓的“法租界”,除了“小资情调”,还有什么?

法国传教士在沪办学

晚清的西方列强中,在华创建教育机构数量最多、对中西教育交流着力也最多的国家是法国。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占各国来华传教士的绝大多数,他们出于“在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建立新的家园”的强烈动力,跟随领事官员们来到上海,在徐家汇获得了一块土地,就此安置下来。不久后,他们开始建造徐家汇教堂,这是一座耶稣会传统风格的天主教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汇中学&土山湾博物馆

1875年左右,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学校数量已达到450所,其中江南一代尤多。

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教会学校是耶稣会于1850年创办的圣依纳爵公学,又名徐汇公学。学校的历史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从课程设置到考核体系都效仿西方近代教育体制,在当时可谓是一项创举。

徐汇公学的第一批学生仅有12人,其中一人就是后来震旦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马相伯。

除了创建徐汇公学,上海的法国神父们还有一样贡献:19世纪60年代初,他们在徐家汇南部的土山湾高地建造了一所孤儿院。

这所孤儿院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给孩子们提供衣食和蔽身之所,还为他们练习工作手艺设立了各种工场,如印刷、绘画、雕塑、木刻等。


土山湾博物馆

由于西方绘画的技巧贯穿土山湾画馆的教学,模具也均来自欧洲,在艺术模型和研究资料极度匮乏的当时,土山湾画馆竟成为“西画东渐”的重要传播平台,为本来无缘一窥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窗户。

如今,我们已无法知晓孤儿院神父们的真正心理: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让孤儿们掌握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也许是借练习技艺之名传播宗教。但令他们预想不到的是,美术作品比宗教更吸引中国的民众,黄皮肤的年轻人们在此勤奋地学习西方艺术的技能,其中几位后来甚至成为了颇有建树的画家。

法国建筑艺术的试验田

法租界到底美在哪儿?

多数人都会同意,它美在建筑风貌。法租界突出呈现了上海区别于中国其他城市的迷人的欧陆风情。

与同一时期画风杂乱的公共租界不同,法租界的大部分区域用于建造高档住宅,因此建筑风格协调、公馆小楼秩序井然。事实上,由于这些洋房并不完全由法国人建造,也不是只有法国人居住,它们更像是中法文化、或者说多国文化的“混血儿”,又因为其主人们的人生故事,慢慢地在近代史的发展中浸染了传奇的色彩。


法租界的住宅楼

一些年轻的建筑师来到上海,在这里成立了法国建筑设计事务所,承建了许多工程,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居民楼等等。上海成了法国建筑艺术的试验田。

复兴公园

法租界的复兴公园由原来的顾家宅公园改建,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园林。

复兴公园完全展现了法式园林艺术的审美要求:突出中轴线、铺设大面积草坪、设计几何化的植物造型,并用喷泉和雕塑加以点缀。这是属于法国古典主义的条理清晰、秩序严谨的美。在国力衰弱的时代,复兴公园的门口曾挂着“华人不得入内”的提示语,如今它已成了路人举步可达的诗意绿洲。今昔相比,“复兴”似乎还有了更生动的内涵。

上海科学会堂

法国总会大楼是当时法租界最出色的建筑。这个名字如今听上去有点陌生,因为它换了名姓,现在叫上海科学会堂。

法国总会花园的正面

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是上海市区内难得一见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面积达五千平方米,外墙用鹅卵石铺面,内部装饰大量运用大理石和彩绘玻璃窗,据说连栏杆和扶手都是在法国生产后运输到中国来的。


科学会堂内部

法租界的万种风情

不知是法租界管理者的人为决策还是历史的自然选择,与英美掌控的公共租界相比,法租界的贸易算不得兴盛:商行数量不敌英国商行的五分之一,规模也没法与后者相提并论。法国人对做生意赚钱的兴趣还不及对传教办学的热情大。

风情万种的霞飞路虽然出众,但高级百货商店、剧院、理发店、面包甜品店等琳琅的零售商铺更像是一种炫耀。当时中国的权贵和富商、乃至当时生活在上海的欧美人,都偏爱这条最“摩登”、最有“腔调”的一条街,加上法租界良好的环境和设施,中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们纷纷搬到“法国城”来居住。

旧日霞飞路以一战时期的法国霞飞将军命名

法租界的外国人里,除了外交使者和传教士,还有来华的建筑师、音乐家、戏剧家、媒体记者和研究人员,他们给法租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法租界里不仅能看到法国最受欢迎的戏剧作品,连电影业也蓬勃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戏院里已经开始播出《悲惨世界》等影片。

1917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在法租界盛大开幕

2018年7月13号的大世界

1920年,上海的法盟也成立了。首要目的是教授法语,还有文学课和艺术史。法盟还有专门的大会议厅用于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和各类讲座,渐渐成为了向往法国文化者的聚集地。

我们不能否认,上海开埠的历史的的确确是一段近代中国的屈辱史。这种开放是被动的,从租界的成立、发展到扩张,走出的几乎每一步都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意志来进行。但当人事代谢、往来成古今之际,我们站在延安东路远眺,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华外侨和前法租界所带来的近代西方文明,它在一百多年前于此地生根发芽、而今已长成大树参天。

当我们回望历史时还会发现:与扩张的经济相比,文化和教育往往具有更加深刻而动人的力量。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 建于1924年

在中国近代的特殊时期,公共租界的英美商人们用百年的时间留下了令今人为之赞叹的外滩万国建筑群,但除此之外,曾经的辉煌和影响力好像都烟消云散了;法租界却因为近代法侨们在教育、文艺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向心力的地标,它的文化和生活气氛,像百年前植下的法桐一样蓊郁葱笼,依旧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

部分照片取自:XMJ工作室

愿法国能在决赛里夺得世界杯!

叶先生陪伴提醒:

当时法租界的命名的街道原来是这样子的!?

霞飞路Avenue Joffre--淮海中路

贝当路Avenue Petain--衡山路

亚尔培路Avenue du Roi Albert--陕西南路

吕班路Avenue Dubail--重庆南路

福煦路Avenue Foch--延安中路、金陵西路

马斯南路 Rue Massenet--思南路

佘山天主教堂,教堂于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

|希伯来书11:6|

人非有信,就不能到 神的喜悦;因为到 神面前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Or sans la foi il est impossible de lui etre agreable, car il faut que celui qui s'approche de Dieu crois que Dieu existe, et qu'il est le remunerateur ce ceux qui le cherchent.

更多手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