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Lan蓝思晴 《大寫的蘿菈》主笔 华语圈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创办《引想力工作室》从事专业文案、顾问、讲习等工作。
明明已经走入21世纪已经很久了,瑞士钟表界还有很多留有上一个世纪没有进化的东西,也许有些传统不进化是好事儿,缓慢的节奏也有助于保留与传承,但有些东西真的应该要淘汰了。
/不能真的防水的防水性能/
在机械腕表功能设计中,到现在还有一些让我匪夷所思的现象存在,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防水性能这件事。很多表友常常会有疑问,到底腕表防水到多少米,我才敢戴着我的腕表游泳?当然有些表友不会有这方面的疑问,因为压根就不会如此“斗胆”地对待爱表。
并非所有手表都能佩戴下水游泳,这也意味着今日手表整体的防水性能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到现在还有基础三针、可日常使用的机械腕表还停留在防水30米、50米的防水性能,可能有人会误解30米听起来应该是可以在30米以下的水深都没问题,为什么还不能戴着游泳?腕表的防水性来自于:表壳内的密封圈以及表壳部件的密合度,在表厂内部组装后的测试,也是以一个模拟30米水深压力的水槽进行防水测试,并不是真实佩戴到30米以下的水深进行的性能测试。
手表的防水性能是通过实验室中相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而非实际可以佩戴至水中的深度。
也就是说不管再怎么严密的测试,始终都是模拟测试,多数人都会建议如果30米防水性能的表最好远离任何水滴、有水蒸气的场所,50米防水性能的表款略微泼到水、淋雨还行,只有100米防水才让人比较放心一点,但也不表示你可以天天放在浴室这种水蒸气高的地方都不用担心。
即便手表通过实验室防水30米的压力测试,仍必须避免手表接触雨淋泼水,更遑论下水游泳。
虽然知道表友们根本都小心翼翼爱护着自己上万、甚至上十万的腕表,不可能有那种戴着自己腕表身先士卒进行实际防水测试的情况,不过如果明明防水100米的腕表已经比比皆是,为什么还有表厂还在坚持30米防水性能的腕表?
市面上已有许多机械表既有透明表背亦可达100米防水,此为雷达DiaMaster钻霸系列大秒针腕表。
是因为贵金属的关系,碰到水就会氧化变质,所以用这样的防水性能来警示佩戴者?但机芯大部分的材质都是黄铜基础,有些零件是钢材质,所以最怕氧化的应该是机芯,那么不应该更加小心密封表款才是?
表款的防水性能与表壳表冠密封垫圈息息相关,图中背透外缘橘色圈便是防水橡胶垫圈。
为什么技术已经可以普及表款在不增加过大厚度的表款的情况下,可保持防水100米的性能,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不锈钢材质表款,明明是应该用来日常佩戴的腕表,还有那种30米防水小肚鸡肠的事情。
市面上有许多以日常佩戴为需求的腕表防水为30米。
超薄腕表到目前为止还是有防水性能无法提高的问题,因为密封圈再怎么精细都有其最低容忍值,的确很难做到保持超薄记录的同时,还得顾及高防水性能。伯爵、宝珀、积家、宝格丽都是以创作优美薄形表著称的品牌,也几乎旗下所有的薄形表都只能保持20、30米的防水性能。就连以表款全面防水100米以上著称的沛纳海最近推出的Luminor Due薄形腕表款式,就算有了标志性的防水用表冠护桥,整体表款仍然只能停留在30米,也是因为薄形表无法突破技术上的障碍。
即便沛纳海有招牌的表冠护桥,薄型化后仍遇到防水性能难以提升的障碍。
不过除了薄形表之外,到底日常用表为什么不能普及每只表都至少有100米防水?我是无法想出答案。劳力士的蚝式系列表壳设计来自海底蚌壳的概念,因此防水性100米已经是蚝式的基本配备,切利尼系列也在经过最新改款之后,将表壳设计为钱币纹装饰的经典圆形,防水也停留在50米,但让我不解的是,其实切利尼系列表壳也并不薄型,为什么不能将防水提高到100米?也许是我太过执着,但是又不是准备放在保险箱供着的腕表,日常经常佩戴的腕表不能让我在防水这方面感到安心的表款,不懂为什么还一直存在?到底看到普及100米防水的腕表性能还要多久?30米防水的日常腕表真的也应该全面淘汰了吧?
劳力士旗下切利尼系列以搭配正装为诉求,采用蚝式旋入式表背使防水达50米。
不管我的言论与意见如何,还是建议表友们,真的还是好好珍惜表款,不要随便让它处于水气太重的地方,毕竟你有多久没有保养你的腕表?你不知道里头的密封圈是否老化已经需要更换以保持防水性能了,提醒一句,3-5年没送保养的表还是小心注意避开水气或是送到售后中心保养呀。
无论手表防水深浅,建议表主一定要定期送回检修并适时更换防水零件以免表款意外受损。
/续航能力你到底行不行/
在自动上链不普及的时候,机芯30到35小时的动储,每个人几乎都得每天手动为腕表上链,等到自动上链机制普及后,也只是方便了不需要再每天上链的繁琐,但表款的动力储存却也还是一直停留在38小时左右。可以理解当时自动上链是为了避免上链的烦恼,却没有特别思考到时代转变而机芯需要精进的问题,但这也应该是50年前的事情了吧?现代人生活型态改变巨大,很多人也有多款手表交替佩戴,动力储存的问题却仍然没有被普遍性考量在机芯设计环节里。
动力储存约40小时实际上并不太符合日常佩戴的实用性。
动力储存的储量来自于两件事:发条盒的能量储存、轮系耗能程度。在过往如果要加强长动能,多半是加长发条长度,因此有时候需要好几个发条盒串连起来可以达到数日以上的动力储存,不过难道单发条盒不能达到长动能?
机芯的储能与性能和发条盒紧密相关,部分表厂会采用增加发条盒的方式提高储能。
在理论上有两个限制:一、发条盒尺寸如果过大,就会影响整体机芯轮系的空间配置;二、如果以单一发条盒以较长发条储存长动力,会产生最前最后段的动力输出扭力不足或不均匀问题。
宝玑与Nivarox合作采用了新式合金制成储能发条,这只2013年推出的Ref.5277在不增加发条盒与尺寸厚度的条件下将机芯储能提高到96小时。
但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已经有许多自动上链腕表已经把60小时、72小时当做最基本的动储能力,不过这都以后进的自制机芯居多,市面上使用通用ETA,以及现在也成为主流通用机芯之一的Sellita机芯厂的机芯,多半自动上链机芯也多为38到42小时的动力储存,所以也是我们很少看到较大众量产的表款很少有长动力的原因之一。
不少量產品牌搭载如Eta或Sellita这类通用机芯,也是表款少见长动力性能的主因之一。
欧米茄著名的自制8500、8900系列机芯皆有60小时的动力储存显示,不过8500机芯其实以降低振频到3.5赫兹,以达到减低耗能来达到较高的动储,这样的设计选择佩戴者是否认同就见仁见智了,因为降低半赫兹并不会影响精准度,但却可以减低耗能增长动储,但多半还是有人迷信于高振频高精准度的迷思,不过这个技术理论,我们就等到下回讨论。
欧米茄自制8500与8900机芯皆拥有60小时储能,此为搭载8900机芯的Aqua Terra 150米腕表。
8500机芯是一枚很值得讨论的机芯,因为问世已经十多年,这一枚机芯已经成为欧米茄重要的自制机芯,在发条盒内外壁都以DLC镀层硬度处理,这样的作法可以减低发条上链与输出动力的摩擦力,既可减低因摩擦力而导致的过多耗能,也能够加强发条输出动力时的扭力稳定,这也是近代让动储可以提高的关键设计之一,许多以单一发条盒设计的长动能机芯,多半都得在发条的厚度、长度、发条盒的细节技术上着手。8500的双发条盒并不是用来加长发条长度来达到长动力,而是以少见的并联方式来加强动力输出的稳定,从耗能减低、稳定发条输出扭力等设计来达到较高的动力储存,这对于一枚自制基础机芯,针对最根本的问题作为设计的重心,我认为这才是现代制表技术已经精进至此早该做的事情。
欧米茄自制的8500机芯采用双发条盒设计,动力储存有60小时。
以较高的动力储存作为自制机芯的重要条件之一的品牌,除了欧米茄还有沛纳海、劳力士以及宝珀。宝珀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把100小时的动力储存作为其重要的机芯设计特征。多长的动力储存才是最理想的长度?有人偏好七日链以上的长动能,一周之内都不需要担心换手表还得再上链调时间等问题,有些人认为60到72小时已经很够用,因为每天都戴着,空置过一个周末也刚刚好。以我个人的佩戴习惯,我也偏好3日动能,特别是替换着表佩戴时,表摆着一两天没戴,再戴上的时候时间还是准确的。
宝珀自制机芯多拥有长动能,这款Villeret系列自动腕表便拥有8日储能。
虽然40小时将近两日的动力,很多人会觉得已经够了,但我却认为,机械表的世界如果要更加有趣,人们愿意多一点时间去了解机械的美妙,那么表厂是不是该积极督促自己开发更具优势的机芯?既然已经可以做长动力机芯,来加强日常使用的性能,那么为何一直沿袭那些约定俗成的设计?60到72小时的机芯如果要当做码表、年历、甚至万年历等复杂功能叠加的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这些动力较低的来得有优势。机芯的技术世界其实讲都讲不完,这才是我们一直愿意钻研它并乐于其中的原因不是?
江诗丹顿曾推出过搭载陀飞轮装置仍拥有高达14天动力储存的表款。
/调校有禁区的日期设定/
有些人说戴机械表有时候戴着就是一种情怀,所以我们珍惜的是机械的本质以及表款设计的外观,但是明明基础机芯现在是通用和自制的选择都很多,按照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机芯的设计的自由与自主度应该都提高了,那么每个人天天都在用的功能也应该可以提升到方便人类生活了?
今日机械表中的一些实用功能都应相对再精进实用,例如最常见的日期功能。
不知道为什么我戴表就是偏好有日期设计的款式,可是到现在调日期这件事仍然是个让人很头痛的事情。相信有不少人听到大家都说,调日期最好避开晚间9点以后到凌晨一点这段时间,原因在于这段时间里,日期轮系正在推动换日齿轮,如果此时强行以表冠调整日期,会造成零件的损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几乎乖乖地遵守这个“规则”。但为什么没有人问,到底这个规则为什么不能被打破?!表款设计不就应该方便我们的使用,到底为什么到21世纪的现在这件事还不能达成?
日期显示是机械表中相当普遍的功能,但仍存在着调校禁区的问题。
较为先进的日期安全调校机制,多半在日期轮推动轮系的地方加装离合机制,也就是当你拉开表冠到调日期的那一段,此时日期轮与走时轮系脱离,因此可以自由在任何时段调整日期,沛纳海自制机芯(P开头的机芯编号)多半具有这样的功能,不过日期仍然是单向推进无法返回的。
沛纳海自制机芯以双层离合结构改进了换日禁区的问题,佩戴者可在任何时间调校日期,此为P.9001机芯的内部结构与零件。
有个惊奇的发现是:一般量产大众化的表款多半不会设计更高的便利性,因为使用通用机芯且不怎么做更改的情形很普遍,但ORIS豪利时Big Crown ProPilot Worldtimer世界时区腕表,不但具有可按钮快速调整世界时区的机制,日期还能够前后调整。
Oris这只大表冠飞行员万表是少数结合世界时区且可任意调校日期的表款。
如果觉得不能随时调整日期的设计,的确有点太不符合人性,那就更不要提到现在市面上仍存在有不能单独调整日期的机芯,也就是说,你必须要不断的转动时、分针让日期可以在24小时候换日。优良一点的设计是将时针设计为快调机制,亦即用表冠拉到快调时针的段位,可进行时针的格跳快速调校,那么不需要不断转动指针就可以同时进行调整小时以及日期的调整。不过这边仍然有个误区:日期并不一定能透过这样的快调时针进行前后调整,日期通常只能单向前进,不能后退。虽然少有人重视日期这个天天使用的功能应该被进化,但Breitling百年灵研发多年、2009年发表的码表机芯B01,却是属于少数可以前后调整日期且无虑调校误区的方便设计。
百年灵自制的B01计时码表机芯也将日期调校的便利性考量进去,佩戴者可任时任意前后调校日期。
通用机芯常见的“不便利”设计,主要是开发机芯的历史久远之馀,好像也没有注意到时代改变需要在机芯上加以精进而造成,不过一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像Nomos这样规模小的表厂,长久让人误以为是设计品类的“文青腕表”,但其实Nomos在机芯性能上,有着许多让人惊喜且值得玩味的地方:Nomos腕表在日期机制就比较特别,机芯型号为DUW 4101、DUW 4401、DUW 5101和Zeta的表款,是以表冠将指针在9点钟与12点钟不断来回,就可以快速进行调整日期。
Nomos自制4101机芯的日期盘结构。
Nomos的5101机芯日期盘结构。
如果是最新的自制neomatik与DUW 6101机芯,则在表冠拉出第二段位即可进行前后双向调整日期,不过DUW6101的换日轮系推动的时间较一般普通机芯短,在11:15pm到0:45am之间,所以要避免调日的时间非常短,但因为机芯结构设置了特殊安全机制,就算在这段时间调整了时间而造成了日期卡在两个日期之间,只要把表冠拉到第三段位将时针调整到凌晨一点或深夜11点就可以让日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大概也是我听过最人性的日期机制设计之一了。
NOMOS今年推出的全新自制机芯6101设计了特殊的换日机制,可前后调校日期。
搭载6101机芯的Orion Neomatik 41 Datum腕表。
/调整到地老天荒的第二地时间/
调日期还得看时辰已经让人很沮丧,竟还有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那些老旧设计的两地时间腕表,到现在仍然可以用不低的价钱在市面上继续销售。这种老旧设计的两地时间腕表,是需要以表冠不停地转动调整时间,直到中央轴代表第二地时间的指针与另一根时间,因为齿轮倍差的关系渐渐拉远两针的关系,将第二地时间指针定点在预设的时间后,然后在继续乖乖的慢慢地转动表冠调整时、分针到当地时间。明明可以用快调时针的方式,避免不停转动表冠调整时间的繁复动作,而且这个设计根本在机械功能上一点都不难,却还是有很多两地时间腕表仍然阿使用老旧的系统。现代人走机场搭飞机出国,像是坐公交车一样方便且频繁了,方便阅读两个时区的两地时间腕表却还有大量腕表停留在远古时期。
两地时间现已成为普及的功能款式,在操作性上更应配合佩戴需求更佳更。
这种问题难道不能解决?前面提到快速调整时针的设计,就是经常被用在两地时间显示腕表,这种设计不管有没有加入另一根指示第二地时间的指针,只要透过快调机制,都能在几秒间设定好两地时间。另外,也有更便利设定的两地时间调校设计:以按钮方式,可前后调整以视窗显示的第二地小时显示,另外,也有更便利设定的两地时间调校设计:以按钮方式,可前后调整以视窗显示的第二地小时显示,雅典最著名的两地时间腕表就是极其简便且直觉实用无障碍的好设计,这也是雅典二十几年前就已经研发出最重要的设计之一。
可前后调校的双时区腕表是雅典著名的功能。
当时这个机制问世时,两地时间在机械表领域都尚未被普及,这个革新性的设计,就已经跨越时代地直接进入两地时间机制的最便利式,可惜的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人重视两地时间就应该可以瞬间简单地被调整,难用的两地时间腕表比比皆是,这一点我从十多年前就呼吁至今,瑞士制表产业似乎还是不动如山。
以时针快调的两地时间在机能性上更符合使用者便利原则,此款腕表为百达翡丽Calatrava飞行家旅行时间腕表。
/每每惊心动魄的日历调整/
在前几期文章《》,我们提到过许多全日历、年历等腕表,在腕表设计趋势上,全日历腕表可以表冠调整的方式进行调校。不过大部分的全日历、年历或是万年历腕表,都还是得以隐藏式按钮设计方式调整:以一根尖尖的针具,按压表壳边上的相对应隐藏调校孔,慢慢仔细的调整,有些人用牙签代替工具调校的也有,不过牙签的硬度有时候不够,也无法顺利调校。
全历功能拥有完整的日历显示,但大部分的全历表仍存在调校不便的问题。
使用额外工具调整日历这件事已经很令人头痛,而且有时候施力不对,手不小心一滑,还会让爱表刮伤一小道,心疼不已。早在30多年前,IWC的万年历已经可以用单一表冠调整所有的日历讯息,且近几年的葡萄牙系列年历腕表,也可以轻松的以表冠调整日期、月份、星期的全日历显示,但是还有不少表款停留在一切除了中央指针之外的讯息,都还要用隐藏式按钮调整的落伍阶段。
IWC葡萄牙年历腕表摒弃了传统调校按钮结构,可透过单一表冠调校表款年历功能。
所有的日历到目前为止都是只能向前调整,而无法返回,只有极为少数的表款可以前后调整,更不要说万年历这么复杂的日历显示,隐藏式按钮的麻烦与苦痛不说,还得应付好几个相对应的隐藏按钮。宝珀的隐藏式按钮藏在表耳后面,只要以按压的方式就可以调整相对应的日历显示,这种隐藏式按钮就不需要急着找工具,且还怕自己压坏,突出的按钮隐藏在表耳后面因此也不影响表壳设计,这种设计也没有轮系上以表冠调整的复杂层叠,其实对表厂而言,这样的机芯设计其实也是方便于维修以及避免不当操作造成的损坏。
宝珀将调校按钮隐藏于表耳后方,是解决需另以工具调校日历功能的极佳解决方案之一。
不过说到底,要让表款更便利于佩戴者实际使用都是在技术上可以办到的,表厂愿不愿意开发这样的便利功能才是真正的问题根源。到底是我们太苛求还是表厂在时代进步的今天,仍然不肯思索除了销售成绩以外的事情?
即便在资讯显示的呈現上不似传统万年历,但可任意前后调校的亨利慕时万年历堪称万年历调校技术演进史上重要的代表。
机械机芯的进步不应该只是在复杂功能的先进,也不仅仅是一昧追求科技材质加强精准度问题,却忽略了一些非常基础的使用性问题,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机械表使用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普遍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