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2018年1月的一天,四川成都IFS国金中心的真力时店铺迎来了一位老先生。这位名叫“冷豫民”的老先生已经79岁高龄了,这次来,他是想让店员帮他转交一封信给真力时总部,委托官方修复一块怀表。
而这块100多年的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见证了两代人的时间与情感。
宋希濂,出生于1907年,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1924年1月,随湖南同乡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而宋希濂也成为黄埔第一期最年轻毕业生,其后,首批授陆军少将,是最年轻国军少将,年仅26岁。一年后晋升陆军中将,时年27岁,乃国军最年轻中将。
抗日期间,宋希濂历经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滇西抗战,获华胄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自由勋章,乃抗日名将。
1948年8月,宋希濂调任为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同年12月,一个法国的军事团来到了其驻地参观,期间将一枚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宋希濂。
修复前的的真力时三问怀表
这枚编号34587的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产于二十世纪早期,采用14K黄金制作、三开猎式表壳,正反两面均做玑镂雕花处理,Savonette小三针布局陶瓷表盘,搭配宝玑数字刻度及桃形金针。
修复前的真力时怀表
怀表搭载手动上链三问机芯,双金属截断摆轮、蓝钢宝玑游丝、狼牙齿大小钢轮、旋转离心减速器。内置双发条,主发条负责走时系统,副发条为三问报时提供能量。当有人拨动报时滑杆后,机芯则会通过两个音锤敲击音簧发出分别代表“小时”“刻”“分”的三种不同声音,播报当前的具体时间。
毫不夸张地说,这样配置、功能的怀表在当时是极其贵重的物品。可即便是这样,宋希濂收到怀表不到一年就将其转送给了他人。
1949年11月25日,宋希濂正准备带兵西迁,在离开驻地綦江时他将这枚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送给了他的下属“冷培元”。前者“宋希濂”是怀表如今主人冷豫民老先生的姑父,而后者“冷培元”正是冷老先生的父亲。之所以会赠送如此贵重的礼物,一方面是因为农历10月初10乃“冷培元”的生日,另一方面,此次宋希濂西迁前途未卜,很可能一去不返,就此生离死别。
此去一别,冷父一直将此表珍藏身边,直至冷父于1952年去世,那年冷豫民老先生才12岁。这枚承载了父辈情谊的怀表先是留给了冷老先生的母亲,后又传到了冷豫民老先生手里。
失去顶梁柱的冷家,后生活十分拮据。但冷豫民老先生坚持保留这块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即使在最艰难、最窘迫的时期都没有变卖。对他而言,这不是一枚价格不菲的时计,而是故去父亲的遗物,更饱含了先辈间的情谊。
修复前的真力时怀表
每当追忆缅怀父亲、先辈时,冷老先生都要拿出来听一听。而凭借过硬的质量,这枚产于二十世纪早期的Zenith真力时三问怀表在冷老先生手中几十年间均运行正常,直至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收到委托的真力时将这枚怀表送至了位于瑞士力洛克的原厂,技师拿到实物,打开检查一番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第一,这枚三问怀表在早期已经被修改过,和原厂的档案略有差别;第二,三问怀表不仅走时系统存在问题,而且三问报时组件也有故障;第三,这枚三问怀表后期曾被他人拆解过,遗留了部分问题;第四,历经百年,怀表本身也有自然的老化和破损。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真力时官方还是毫不犹豫地承接下了冷老先生的委托。
1865年,真力时创始人Georges Favre-Jacot革新钟表的制作方式,首次将所有制表专业工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由此开创了制表厂的理念。首先,技师仔细从表厂保存逾百年的珍贵图纸中,翻找出这枚古董时计的设计原稿,并开始了具体的修复工作。
修复后的真力时三问怀表机芯@芯选
三问表其实是分为两套系统,一套为走时,一套为报时,两者是完全独立运行的。手表不走,只要拨动滑杆,三问怀表还是可以报时。但对于三问表而言,走时系统还是基础,因为走时不准,报出来的时间也是错误的。所以具体修复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让走时恢复精准。
首先,这枚真力时怀表已经运作了一百多年,三轮轮轴磨损比较严重,已经无法修补,于是真力时技师将旧轮轴冲压出来,重新更换上了新轮轴;其次,因为怀表受过剧烈的磕碰,机芯内部的红宝石轴承已经有裂痕,所以这次也一并更换了全新的红宝石。然后,当时这枚真力时怀表并没有安装避震器,考虑到冷老先生长期将其作为日用钟表,为了安全,技师给增加了摆轮避震器。不过为了维持怀表原来的风貌,他们特意采用了隐形设计,兼顾实用和外观。再者,当时的怀表发条采用的低碳钢材料制造,历经百余年的运转,金属已经疲劳,不仅储存的总能量少、力矩衰减快,而且动力还不足。于是真力时计时重新更换了发条,让这枚三问怀表恢复到动力储存40小时左右的原出厂状态。
“Poising Tool”摆轮静平衡处理@clocksavant
而机芯摆轮的处理是本次走时系统修复中最为繁复的地方。摆轮乃机械机械的核心部件,轻微的偏移、振动都会直接影响钟表的走时精准。技师检测以后发现,这枚三问怀表的摆轮轴已经有轻微偏移了。为了让其恢复到最佳的走时状态,光在调校摆轮部分,真力时就用了五种不同的工具。
首先,技师将摆轮轴取下,然后安置于“旋转车床”上,并使用“磨光器”接触不断旋转的摆轮轴,直至摆轮轴的表面光洁。这样的操作不单单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避免凹凸不平,减少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摩擦。
然后,技师将摆轮轴和摆轮结合,放置于“Truing Calipers”修正卡钳上确定两者是相互垂直的,没有丝毫的倾斜。
之后,将其安放到“Poising Tool”的两个红宝石刀口上做“静平衡”处理,以确定整个摆轮的重心是否在轴心上面。轻轻摇动摆轮,若有偏心,摆轮旋转数圈后会左右摇摆,直至停止,此时它的偏重点就在静止时的最下面。找准偏重点后,可在偏重点摆缘的背面用小型钻头削减一点金属,再作平衡校验,这样反复几次直至摆轮平衡。
最后,整个摆轮安装到机芯上,放置于“校表仪”上,根据机芯翻转的不同方位时的误差来确定偏心方向,并把偏心消除。
走时系统修复完毕以后,就要进入报时系统环节。
三问钟表报时系统的核心部件就三个,依次为“分钟轮”、“刻轮”、“小时轮”。当指针指示不同的时间,下面的这三个齿轮的位置方向也相对应。有人拨动侧面滑杆以后,金属杆就根据这三个齿轮的不同位置来播报时间。
真力时的技师拆开怀表以后发现这部分已经有破损,除了自然老化磨损的原因,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比如在三问报时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调节指针。
对于变形的轮齿可以矫正,而断裂的部分,真力时技师采用“镶补”处理,锉掉断裂的齿并加锉一槽口,便于镶上同等厚度的铜片,用锡焊牢,然后用锉刀修正打磨齿型。
修复后的真力时三问怀表机芯@芯选
报时怀表最开始产生之时里面的发音部件是一个音碗。早在19世纪初,A. L. Breguet及其制表团队便设计出可以鸣报小时、刻钟和分钟的时计,采用一组卷盘音簧取代表碗,不仅大幅节省了空间,还可发出不同的音调。
而音簧自然是决定一块三问怀表音质的重要因数,因为年份过于久远,所以在冷老先生这枚怀表上的音簧已经出现了轻微的锈迹,为了恢复最佳的状态,真力时的技师们对音簧进行了清洁,并进行了锻光。
音锤的镜面抛光处理@Keaton Myrick
同时,音锤的修复处理同样地精细,采用了“镜面抛光”工艺。镜面抛光又称“黑色抛光”,名称源于完成抛光后在一定角度呈现黑色或灰色光泽。这项精饰工艺常用于陀飞轮框架或报时打簧锤。首先要将部件在锌盘上打圈摩擦,开始时采用较为粗糙的打磨膏,然后更换成较细密的打磨膏,直至呈现镜面效果。
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工具、材料以外,还需要特殊的手法。摩擦痕迹不是“Z”字形或“0”字形,而是“8”字形。因为如果我们按照前面两种路径去打磨,时间一长,人会不自觉地将零件往手腕内侧压,导致零件两侧受到的压力不等,最终导致表面不平整。而“8”字形可以让手腕一直在大幅度多方位活动,手腕相对不会为了放松而靠内侧下压,以保证施加的压力均匀,进而打磨出更极致的镜面效果。
修复后的真力时三问怀表机芯@芯选
前面提到,这枚三问怀表在早期已经被修改过,和原厂的档案略有差别。真力时技师仔细从表厂保存逾百年的珍贵图纸中,翻找出这枚古董时计的设计原稿,并按照出厂时的配置进行了复原,更换回了烤蓝小秒针。
真力时技师采用了传统的技法,使用酒精灯烤制。烤蓝是一种在钢件表面增加氧化层的一种工艺,不仅可以提高防锈,而且颜色非常美观。烤蓝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不同温度下产生的颜色完全不一样,稍不注意就烤糊了,达不到完美的色泽。只有让温度控制在540-590°间,并把控好时间,才能实现完美的“矢车菊蓝”。现在大多数品牌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技艺,而是采用电脑控制温度实现批量生产 或 直接用涂料涂抹。
修复后的真力时三问怀表机芯@芯选
历时两个多月,真力时凭借超过一个半世纪的专业制表工艺,最终不仅修复了出现故障的走时、三问功能,还对整枚时计进行了彻底清理与保养,让这枚见证了两代人的时间与情感的怀表,重获新生。
冷老先生和他心爱的真力时三问怀表
商品有价,真情无价。冷老先生找到真力时,委托修复这枚古董时计,不仅是为了让三问怀表恢复往日荣光,更是希望可以继续留存和传承它身上承载的家族亲情记忆。
这次被修复的不止是时计本身,更是冷豫民老先生对父辈的思念,是岁月流逝中的情怀和感动。真力时将“芯”比心,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艺,以期将这份跨越两个世纪的亲情记忆载体世代传承下去。
冷老先生所珍藏的真力时时计
每一枚被顾客喜爱与珍藏的真力时时计,都是对真力时制表工艺的信任与肯定。而每一枚时计最后都不只是一枚时计,更承载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故事。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修复以后,真力时官方决定免去本次怀表修复的全部费用。
希望这枚见证了两代人时间与情感的三问怀表也将同冷老先生所收藏的其他真力时时计一样,继续陪伴在他的身边,并流传下去。